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全面提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火热实践。历史系组织了一支暑期社会实践队探索漳州古城文化和旅游开发,并对古城的道路、建筑、庙宇等进行实地田野调查。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于深入挖掘漳州古城的文化历史底蕴,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古城旅游开发新途径,并绘制详细的古城旅游地图。最后并利用网络,通过文字和实景照片向更多的人展示漳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队员通过步行的方式,走街串巷。从较宽敞的延安南路、青年路、香港路、龙眼营、北京路等道路开始,逐步向与其相连的众多小路进行渗透,走过芳华里崎岖不平的石板路,踏过始兴北路、始兴南路阳光下的树影斑驳的小道,行过屋檐低矮的修文西路。在进行道路信息采集的同时,也研究了古城内的各处历史遗迹、诸如比干庙、空中庙宇伽蓝庙、尚书探花牌坊、三世宰贰牌坊、文庙、通元庙。此外,社会实践队的成员向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工作人员请教,增长了有关闽南地区音乐、文学、信仰、服饰等方面的非遗文化知识,并学以致用,帮助展示馆的工作人员,向游客进行志愿讲解。
在七天的古城社会实践和调查中中,队员们发现古城内还分布着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破损碑文,由于其范围小,价值不突出,难以达到文化保护单位的标准。同时,古城历史街区较好地保留了诸多的历史遗迹,例如明清时期与民国初期的骑楼、竹竿厝、闽南大厝等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传统民居以及老漳州最具代表性的各种文化信仰和多样性的人文活动。
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和田野调查,了解了漳州古城历史文化知识,制作出了精细的古城地图,感受到了漳州古城的社会文化变迁,体验了美丽漳州的历史文化魅力。